模拟芯片设计的四个层次

模拟芯片设计的四个层次-学行智库
模拟芯片设计的四个层次
此内容为付费资源,请付费后查看
¥金币12¥金币18
付费资源

第1页 / 共3页

第2页 / 共3页

第3页 / 共3页
已完成全部阅读,共3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行的。Razavi的那本书后面的习题我仔细算了。公司的项目中,我也力图首先以手算为主,放大器的那些参数,都是首先计算再和仿真结果对比。久而久之,我手计算的能力大大提高,一些小信号分析计算,感觉非常顺手。这里讲一个小插曲,有一次在一个项目中,一个保护回路AC仿真总不稳定,调来调去,总不行,这儿加电容,那儿加电阻,试了几下都不行,就找常总了。因为这个回路很大,所以感觉是瞎子摸象。常总一过来三下五除二就摆平了,他仔细看了,然后就导出一个公式,找出了主极点和带宽表达式。通过这件事,我对常总佩服得五体投地,同时也知道直观的威力。所以后来看书时,都会仔细推导书中的公式,然后再直观思考信号流,不直观不罢手。一年多下来,对放大器终于能够透彻理解了,感觉学通了,通之后发现一通百通。最后总结:放大器有两个难点,一个是频率响应,一个是反馈。其实所谓电路直观,就是用从反馈的角度来思考电路。每次分析了些书上或者SSC上的怪异"电路后,都会感叹:反馈呀,反馈!然后把分析的心得写在paper上面。学通一个领域后再学其他相关领域会有某种“加速”"作用。常总的方式是每次做一个新项目时,让下面人先研究研究。我在离开新涛前,做了一个锁相环。我以前没做过,然后就把我同学的硕士论文,以及书和很多pper弄来研究,研究了一个半月,常总过来问我:锁相环的3B带宽弄懂了吧?我笑答:早就弄懂了。我强大的运放的频率响应知识用在锁相环上,小菜了。我这时己经去研究高深的相位噪声和tr了。之后不久,一份30多页的英文研究报告发出来,常总大加赞赏!。后来在COMMIT时,有个项目是修改一个RFTransceiver芯片,使之从NCDMA到TD-SCDMA。里面有个基带模拟滤波器。我以前从没接触过滤波器,就花了两个月时间,看了三本英文原版书,第一本有900多页,和N多paper,一下子对整个滤波器领域,开关电容的,GmC的,Active RC的都懂了。提出修改方案时,由于我运放根基扎实,看文章时对于滤波器信号流很容易懂,所以很短时间就能一个人提出芯片电路原理分析和修改方案。最后报告写出来(也是我的又一个得意之作),送给TI.TI那边对这边一下子肃然起散,Conference call时,他们首先说这份报告是"Greatjob!”,我英文没听懂,Julian对我夸大拇指,说"他们对你评价很高呢”。后来去Dallas,TI那边对我们很尊敬,我做报告时,很多人来听。总之,现在知道,凡事情,基础很重要,基础扎实学其他的很容易切入,并且越学越快。我是02年11月去的COMMIT,当时面试我的也是我现在公司老板Julian。Julian问我:你觉得SOC(system on chip))设计的环节在哪儿?我说:应该是模拟电路吧,这个比较难一些。Juin说错了,是系统。我当时很不以为然,觉得模拟电路工程师应该花精力在分析和设计电路上。Julian后来自己run了现在这公司On-Bright,把我也带来,同时也从TI拉了两个,有一个是方博士。我呢,给Juan推荐了朱博士。这一两年,我和朱博士对方博士佩服得五体投地。方博士是TI华人里面的顶级高手,做产品能力超强。On-Bright现在做电源芯片,我和朱博士做了近两年,知道了系统的重要性。芯片设计最终一定要走向系统,这个是芯片设计的第四重层次。电路如同砖瓦,系统如同大厦。芯片设计工程师一定要从系统角度考虑问题,否则就是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。电源芯片中,放大器,比较器都是最最普通的,其难点在于对系统的透彻理解。在On-Bright,我真正见识了做产品,从定义到设计,再到de bug,芯片测试和系统测试,最后到RTP(release toproduction)。Julian把TI的先进产品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方式引入On-Bright,我和朱博士算是大开眼界,也知道了做产品的艰辛。产品和学术是两片天地,学术可以天马行空,做出一个样品就OK了产品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,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工作,N多的人一起协作,最终才能使产品成功推向市场。芯片领域,我以前非常崇拜学术界牛人,现在发现工业界水平还是较学术界领先,朱博士说他以前在瑞士理工黄秋亭(IEEE的著名Flow)那儿做过半年研究,当时很崇拜黄,现在发现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