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年职教高考(对口语文)1

26年职教高考(对口语文)1-学行智库
26年职教高考(对口语文)1
此内容为付费资源,请付费后查看
¥金币10¥金币18
付费资源

第1页 / 共3页

第2页 / 共3页
试读已结束,还剩1页,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26职教高考练习题B.被动句,“上不我用”表被动被汉王弃用C.宾语前置,“上不我用”即“上不用我”D.省略句,省路“信”为主语9.柳宗元《种树郸橐驼传》“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,能顺木之天,以致其性焉尔”中“天”“性”二字的含义是()A.“天”指天气,“性”指植物习性B.“天”指自然规律,“性”指树木本性C.“天”指天命,“性”指万物本质D.“天”指天空,“性”指生长特性10.阅读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“若止印三二本,未为简易:若印数十百千本,则极为神速”,此句通过对比意在说明活字印刷术()A.操作复杂,成本高昂B.适用于小规模印刷场景C.在批量印刷中的显著优势D.与雕版印刷无本质区别11.分析《庄子·道遥游》“且夫水之积也不厚,则其负大舟也无力”的论证逻辑,下列说法错误的是()A.以水浅难载大舟类比基础不足难以成就大事B.运用比喻论证,增强说理的形象性C.为后文“至人无己”的观点做铺垫D.强调客观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决定性作用12.苏轼《晁错论》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”与《晁错论》全文主旨的关系是()A.总起全文,强调志向对成大事的重要性B.与后文晁错的失收形成对比,批判其无才C.作为论据,论证晁错缺乏“坚忍”导致悲剧D.无关紧要,仅为开篇的虚笔13.阅读《战国策·冯谡客孟尝君》“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: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卧也”,冯谡以“狡兔三窟”设喻,目的是()A.明笑孟尝君智谋不足B.警示孟尝君应居安思危C.说明狡兔生存智慧高于人D.强调孟尝君已高枕无忧14.对《韩非子·五壹》“世异则事异,事异则备变”的理解,最准确的是()A.强调因循守旧才能维持社会稳定B.主张根据时代变化调整治理策略C.批判变革导致社会动荡不安D.认为事物本质不会随时代改变三、综合对比题15.对比《诗经·采薇影“普我往矣,杨柳依依: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”与范仲淹《苏蒂遮·怀旧》“碧云天,黄叶地,秋色连波,波上寒烟翠”,二者在借景抒情上的相同点是()A.均以乐景写哀情,反衬悲伤情绪B.通过时序变化展现生命无常C.借自然景物寄托漂泊思乡之情D.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景物情感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7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